新闻资讯
你的位置:天狮娱乐 > 新闻资讯 >
大家高喊“毛主席万岁”, 陈云脸色一沉: 这样喊不好, 不能万岁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2:28    点击次数:84

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,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~

文|避寒

编辑|避寒

《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》

1954年,七届四中全会会场内掌声雷动,代表们齐声高呼"毛主席万岁"。

台上的陈云表情严肃,等掌声停下,他缓缓起身:"毛主席在生理上不可能万岁,我们是唯物主义者。"

从延安窑洞到天安门城楼

1939年3月8日,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,师生们激动地高呼"毛泽东同志万岁",这是公开记录中"万岁"口号的起点。

延安的窑洞里,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时摇摇头:"万岁是政治口号,生理上不可能。"

当时在场的警卫员回忆,毛泽东说完这话后继续批阅文件,神情平静,窑洞外,延安的春风刮得很大,吹动着窗纸。

1943年11月,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召开,45名劳动英雄联名献词,第一次正式写下"毛主席万岁"五个字,《解放日报》全文刊登。

献词的起草过程颇有波折,最初的版本只写"向毛泽东同志致敬",劳动英雄吴满有提出:"应该写得更热烈一些。"几经商议,才有了"毛主席万岁"这五个字。

延安街头,老百姓传阅报纸,有人指着报纸说:"这五个字写得好。"有人摇头:"毛主席自己都说万岁不可能。"

杨家岭的会场里,气氛热烈,朱德在庆祝大会上高呼"毛主席万岁",周恩来在演讲中也用了这个口号,毛泽东本人站在台下,面无表情。

会后,有同志问毛泽东对口号的看法,毛泽东说:"群众的感情我理解,口号的问题要慎重。"

1948年4月30日,中共中央起草"五一"口号,刘少奇在初稿中写下"中国共产党万岁""毛主席万岁"。

毛泽东拿起笔,将这两句全部删去,他对秘书说:"不要这些。"

秘书问:"为什么删掉?"

毛泽东答:"口号要实在,不要虚的。"

1949年10月1日,开国大典,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,台下群众自发高呼"毛主席万岁"。

声音从天安门广场传来,一浪高过一浪,毛泽东举起手,回应道:"人民万岁。"

这个回应出乎很多人意料,原本准备跟着喊"万岁"的人停下了,广场上出现短暂的安静,接着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。

朱德站在毛泽东身边,对这个回应印象深刻,后来他对人说:"主席这样回应很有意思。"

1950年"五一"口号重新起草,刘少奇将"毛主席万岁"改为"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万岁",毛泽东看后没有修改,但也没有主动提出要加这句话。

参与起草的同志回忆:"刘少奇修改时很谨慎,字斟句酌,最后这个版本,毛主席没有反对。"

陈云的"惊世发言"

1954年2月,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,会议讨论高饶事件。

会场设在中南海怀仁堂,代表们陆续入场,表情都很严肃,这次会议关系到党的团结问题。

会议进行到第三天,讨论进入关键阶段,有代表提到要加强党的团结,维护领袖权威。

会场里,代表们情绪激昂,有人提议高呼"毛主席万岁",掌声响起,口号声震天。

陈云坐在前排,脸色越来越沉,他的手指轻敲着桌面,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。

口号声停下后,陈云起身发言:"毛主席在生理上不可能万岁,我们是唯物主义者,不能违背科学规律。"

会场一片寂静,有人面面相觑,有人低头不语,坐在后排的代表伸长脖子,想看清台上的情况。

陈云的声音很平静,语速不快:"这个口号容易被野心家利用,延安时期就有干部借这个口号争功邀宠,我们不能把党内团结寄托在个人崇拜上。"

他停顿了一下,环视会场:"将来领导层更替时,如何避免乱子?这个问题必须考虑。"

台上的毛泽东没有表态,他的表情看不出喜怒,只是静静地听着,会议继续进行,没有人再提"万岁"口号。

会议休息时,有代表小声议论:"陈云胆子真大。"也有人说:"他说得有道理。"

陈云在休息室里点了支烟,慢慢抽着,有同志过来问他:"这样说合适吗?"

陈云弹弹烟灰:"合适不合适,历史会证明。"

会后,陈云对身边的同志说:"我坚持'不唯上、不唯书、只唯实',口号要符合唯物主义原则。"

有人问他:"这样说会不会有问题?"

陈云摇头:"说实话就行,毛主席是聪明人,他会理解的。"

当晚,陈云在日记中写道:"今天的发言可能会引起争议,但该说的还是要说。"

毛泽东的沉默与认可

七届四中全会结束后,毛泽东没有公开回应陈云的发言,私下里,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:"陈云说得有道理。"

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,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里翻阅文件,警卫员进来添茶水时,听到他自言自语:"陈云这个人,敢说真话。"

几天后,毛泽东在另一次内部会议上说:"我们要实事求是,不要搞形式主义。"在场的人都明白,这是在回应陈云的观点。

1959年,国家遇到经济困难,毛泽东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回忆起陈云的话:"当年陈云的唯物主义观点,眼光独到,那时候他就看出了问题。"

实际行动更能说明问题。

1948年的"五一"口号删去"万岁"字样,是毛泽东亲自指示的,当时负责起草的同志回忆:"主席明确表示,不要这些口号,他说,口号要朴实,不要华而不实。"

起草过程中,还有一个细节,工作人员问:"其他口号要不要也修改?"毛泽东说:"其他的可以,就是不要万岁。"

开国大典上,面对群众的"毛主席万岁",毛泽东的回应是"人民万岁",这个细节被很多人记住。

参加开国大典的老战士后来回忆:"当时很多人都准备跟着喊万岁,主席这样一说,大家都愣了一下,然后掌声更热烈了。"

天安门城楼上的其他领导人也注意到了这个回应,朱德后来说:"主席总是这样,把人民放在第一位。"

1950年代初,各地群众集会经常出现"万岁"口号,毛泽东多次在内部讲话中提到:"万岁是群众的情感表达,但我们要理性看待。"

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,毛泽东说:"群众喊万岁,是对党和政府的支持,我们要珍惜,但不能因此飘飘然,要保持清醒头脑。"

1956年八大召开前,毛泽东主动提出不要在大会上使用过多的个人赞扬词汇,他说:"我们要实事求是。"

八大筹备组的同志记得,毛泽东在审议大会程序时特别强调:"不要搞形式主义,要务实。"

八大会议期间,"万岁"口号明显减少,这个变化很多代表都注意到了,有代表私下说:"这次大会的气氛很好,很务实。"

毛泽东的秘书后来回忆:"主席经常说,要相信群众,依靠群众,但不能依赖个人崇拜,他说,个人崇拜害人害己。"

历史的回响

1979年,中央纪委会议上,陈云再次发言:"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取得了伟大胜利,这是历史事实。'万岁'口号承载着群众对领袖的深厚感情,也是事实,问题在于如何辩证看待。"

他停顿了一下:"我们是唯物主义者,要实事求是。"

会场里有人点头,陈云的话音刚落,掌声响起。

这次掌声和1954年那次不同,没有口号,只有掌声。

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档案显示,陈云1954年的发言确实存在,当时的会议记录写着:"陈云同志发言,强调唯物主义立场。"

《陈云文稿选编》收录了他的完整观点:"万岁口号需要辩证看待,群众的感情是真诚的,我们的态度也要科学。"

参加过那次会议的老同志后来回忆:"陈云的话很有分量,大家都觉得他说得对。"

毛泽东晚年多次提到陈云:"陈云这个人,敢说真话。"

1981年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起草过程中,陈云参与了讨论,他强调:"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。"

决议最终稿中,对个人崇拜问题有明确表述,但同时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贡献。

陈云对参与起草的同志说:"这样写比较客观,既不否定历史贡献,也不回避问题。"

今天回看这段历史,陈云的警示意义更加明显,他在1954年提出的问题,如何在维护领袖权威的同时坚持唯物主义立场,如何防止口号异化为权力工具,这些思考为后来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。

会议室里的那句"我们是唯物主义者",回响至今。

陈云的政治智慧在于:既坚持原则,又维护团结,既敢于质疑,又善于表达。这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"肝胆相照"的革命友谊。

历史证明,真正的忠诚来自理性的支持,而非盲目的崇拜,陈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"不唯上、不唯书、只唯实"。